对我院竞技运动员竞赛焦虑状态的初步分析

来源:2015/4/15

对我院竞技运动员竞赛焦虑状态的初步分析

齐中延

[  本研究采用美国运动心理学者马腾斯(R·Martens)等人(1990)编制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对我院97名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 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院运动员赛前焦虑无显著提高,不同性别、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赛前焦虑无显著差异,运动员各分量表得分较低,表明运动员在竞赛前、后 是低焦虑状态,运动员自信心不高。过低焦虑,也会影响运动成绩,不能充分调动机体能量和心理能量。因此,过低焦虑,也不是好现象,要引起教练员足够重视。 本研究对我院各项目运动员赛前焦虑进行分析,试图为运动员、教练员搞好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竞赛;  认知焦虑;  躯体焦虑;  状态焦虑

 

1 前言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 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长 期以来,心理学工作者对焦虑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诸如焦虑的产生、焦虑的种类、焦虑的表现方式、最佳的焦虑水平等,得出了很多有效的结论。

在竞技运动中产生的焦虑称为运动焦虑,而运动焦虑常常是运动员即将比赛时出现,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由于运动项目种类繁多,与之相应的焦虑程度也不一 至,但各种运动行为都与焦虑密切相关,焦虑过度或不足,都会造成一个差的绩效,焦虑与绩效之间形成一个倒“U”型关系,焦虑对绩效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马腾斯(R·Martens)等人(1990)编制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是通过系统的心理测量过程而编制的一种专门测定运动竞赛情况下的多维状态焦虑问卷表,包括三个分量表,即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

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有某和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这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成绩)的消极期望所引起的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它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的体验。

状态自信心,是指运动员在竞赛时,或在竞赛前、后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因此,对我院各项目运动员赛前焦虑进行分析,试图为运动员、教练员搞好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97名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49人,女运动员48人,包括手球、乒乓球、摔跤、田径、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六个项目。

运动员年龄在12—20岁,大部分是中专学生,其中只有9名是大专学历。

2.2 研究方法

采用马腾斯(R·Martens)编制的运动竞赛的焦虑量表,简称CSAI—2问卷,此量表包括了三个分量表,共27道测题。三个分量表的内部平均一致性程度在0.68—0.72之间,其信度是高的。

3 结果分析

3.1 我院竞技运动员焦虑状态分析

许多研究报告表明,焦虑是影响运动行为的一种心理原因,比赛前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会升高,从而影响运动成绩。通过调查,我院竞技运动员赛前无论是认知状态焦虑,还是躯体状态焦虑均无明显升高,相较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稍高。见表1

 

 

 

我院竞技运动员焦虑状态

 

认知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状态自信心

体院运动员

1889

1673

2334

 

3.2 各项目运动员焦虑情况比较

各项目运动员,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焦虑情况均无明显差异。认知状态焦虑最低分是田径项目,最高分是乒乓球项目;躯体状态焦虑最低分是定向越野项目,最高分是摔跤项目;状态自信心最低分是体育舞蹈项目,最高分是田径项目。在见表2

 

各项目运动员焦虑情况比较

       焦虑分量表

项目

认知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状态自信心

 

乒乓球

 

体育舞蹈

 

定向越野

18.47

21.59

19.57

18.05

15.00

18.90

16.04

17.50

17.63

16.56

17.75

15.68

22.04

24.92

23.36

21.39

26.50

23.72

 

3.3 男女运动员焦虑状态对比

对于不同性别运动员焦虑水平的异同,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对我院不同性别竞技运动员的焦虑状态进行了比较,男女运动员焦虑状态无显著差异,女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得分略高于男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得分略低于男运动员。见表3

 

 

 

男女运动员焦虑状态对比

 

认知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状态自信心

男运动员(49人)

女运动员(48人)

18.39

19.39

1723

1623

2397

2270

 

3.4 对各项目运动员焦虑状态的具体分析

马腾斯(R·Martens)编制的运动竞赛的焦虑量表CSAI—2问卷,此量表的三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越高。

手球项目运动员三个分量表的得分都很低,尤其是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二个分量表的得分都很低,20分以下的分别占765%100%;男运动员低于女运动员得分;有个别女运动员状态自信心得分较高,如徐鸣昭、贾单、杨娇得29分,朱徐婷得31分。

乒乓球项目运动员三个分量表总体得分不高,但有个别运动员得分较高,如认知状态焦虑,刑程得26分、高敏、秦坤得28分;躯体状态焦虑,秦坤得27分,刘则杰得30分;状态自信心,王宝淇、许诚、秦坤得27分,马思凡得28分,吕婷婷得29分。

摔跤项目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最高得分2620分以下的占535%21—26分占465%,躯体状态焦虑得分最高的是李家顺(男)、张永 晶(女),得27分,20分以下占755%21—27分占245%;状态自信心最高得分3430分以上有四名男运动员,分别是李四辈、景晓、吴 永、李忠亮,20分以下占186%21—34分占814%23—26分人数最多,有21人。

体育舞蹈项目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得分均不高,除张鹏华、杜皓然两名运动员,状态自信心得30分,其余运动员认知状态 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超过20分的分别有3人,相比较之下,状态自信心20分以上比例较高,占50%,但与其它项目相比较,比例较低。

定向越野项目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最高得分28分,分别是赵雪晨、张泽两名男运动员,其余运动员均不超过20分;状态自信心30分以上有两名男运动员,分别是张鹏得30分,宋泽兵得32分;21—32分占77.8%

田径项目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得分很低,最高只有17分;躯体状态焦虑得分在15—21分之间,分数也比较低;状态自信心全部在21分以上,最高得分31分,是中长跑运动员卢飞。

各项目运动员得分比例见表4

 

各项目运动员分值比例

项目

        百分比

分值

认知状态焦虑

%

躯体状态焦虑

%

状态自信心

%

手球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76.5

23.5

100

0

17.6

82.4

乒乓球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33.3

66.7

66.7

33.3

8.3

91.7

摔跤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53.5

46.5

75.5

24.5

18.6

81.4

体育舞蹈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75

25

75

25

50

50

定向越野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88.9

11.1

88.9

11.1

22.2

77.8

田径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100

0

75

25

0

100

 

分值低,说明焦虑水平低,但过低焦虑,也会影响运动成绩,不能充分调动机体能量和心理能量。因此,过低焦虑,也不是好现象,要引起教练员足够重视。

状态自信心得分高的运动员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抱有能取得成功的信念较高。我院运动员状态自信心分值在中间状态,说明自信心不充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马滕斯的多维焦虑理论认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对运动成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指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 心三者在赛前的时间变化模式不同,认知状态焦虑、自信心与运动成绩均呈线性关系,而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状态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是倒“U”型的。根据这 个理论,运动员在赛前具有较高的认知焦虑水平或躯体焦虑水平出现极端值(较高或较低)或自信心较低时,他们将取得较差的运动成绩。

4.1.1本研究表明,我院竞技运动员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得分都不高,说明运动员竞赛前、后焦虑无显著提高

六个项目的某些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水平有较低分出现,得分较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受运动员的年龄、文化教育、训练年限、比赛经验影响。我院竞技运动 员大多数都是中专的学生,年龄较小,文化水平较低,参加训练时间大多数只有一年,比赛的场次较少,由此而造成运动员在比赛前不去考虑或是没有认知到某些危 险或威胁情境,所以,没有体验到不愉快;另一方面可能是运动员的态度问题,不关心比赛,注意分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也体验不到焦虑。教练员要认真进 行鉴别,区别对待。

状态自信心21分以上比例很高,但中间状态居多,说明我院竞技运动员对比赛抱有成功的信念,但信念不足。30分以上的运动员不多,只有5名,教练员要正确区分自信心和虚假自信心。

4.1.2 男女运动员运动竞赛焦虑无显著差异。

4.1.3 从事不同项目的运动员竞赛焦虑无显著差异。

4.2 建议

4.2.1 加强积极性、进取心和自信心三个方面教育

积极性是一种自我激发的素质。积极性高的运动员是敏捷的,参与和卷入都是主动和自觉的。没有进取的素质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竞争心。要激发运动员的自我 进取心,激励他用顽强的进取精神去克服所处的逆境。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自信是力量的源泉。最佳的自信意味着能坚持不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教练可以 通过榜样示范、情景模拟,以及竞争和激励等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心理训练活动。

4.2.2 提高运动员竞赛动机

动机是从事任何事业成败的关键,目标是行动决策的前提。只有提高了竞赛动机,才能最大限度的动员自己,自觉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4.2.3 科学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运动员的实力

在比赛时适度的焦虑会使我们的唤醒水平更高,激发身体潜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提高我们的运动技术水平。

4.2.4 加强文化课学习

运动员文化程度低,会造成认知能力差,通过文化水平的提高来改变认知结构,提高心理自控能力。

4.2.5 对运动员应进行心理知识的教育

使他们能正确认知和对待比赛,能正确看待与比赛有关的种种心理现象。

 

参考文献:

[1] 肖旻婵、朱学雷.上海市运动员运动竞赛特质焦虑调查及研究[J].体育科研,199712

[2] 王刚.对射箭运动员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216

[3] 黄克剑,廖洁敏.男篮运动员赛前心理焦虑状态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6